刚刚,今年首批退市公司确定,一次退两家!还得注意这些僵尸公司
就在刚刚,2018年首批退市公司已确定!上交所5月22日宣布,对*ST吉恩和*ST昆机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也就是说,这两家公司摘牌没跑了。
交易所公告截图
虽然这两家公司都是因为财务数据或审计意见触发退市的,但也不要以 “传统”眼光来看,有两方面情况值得密切关注:
一是两家公司都为地方国企,(看,国企也没免死金牌);
二是两家公司财务状况严重不良、长期亏损,失去造血能力还有治理缺陷或包袱沉重,呈现“僵尸化”趋势。
所以,随着退市力度加大,此类僵尸化、长期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绩差公司的退市也会常态化。
简而言之,跟不上,就面临着淘汰。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具体来看看,两家公司都经历了什么。
触发多项退市条件
这两家暂停上市公司的退市难度,嗯,比恢复上市难度要低,而且低得多得多得多。
之前,因为2014至2016年连续三年亏损,*ST吉恩和*ST昆机已被暂停上市。众所知周,暂停上市公司要避免退市结局,所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满足一揽子合规条件。连续亏损暂停上市的,恢复上市时单单扭亏还不够,其他指标也要符合上市条件。
上述两公司的情况,非常不理想。
这是*ST吉恩的情况:
2017年年报显示,*ST吉恩净利润为负23.63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1.98亿元,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照规定,*ST吉恩在暂停上市后同时触及了净利润、净资产和审计意见类型等三项终止上市情形。
*ST昆机也困难重重:
年报显示,2017年度亏损3.5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3822.1万元,同时触及了净利润和净资产两项终止上市情形。
因此,两家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后,在第四个会计年度均触及了股票终止上市条件,符合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保壳难度在加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拖垮公司的并非单纯行业不振导致主营不佳这么简单。看深层次因素——经营不善,决策失误,治理漏洞等等,综合叠加,把公司往泥潭里拽。且回顾两家公司从警报拉响到退市过程,现在“保壳”似乎已没有以往轻松了。
2014-2017年*ST吉恩净利润数据: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话,该公司其实已连续六年亏损,主营业务长期不能盈利。
除此之外,公司在境外收购矿山资源,对外投资规模巨大,金额超过100亿元,而公司2017年末的总资产才128亿元。
相关资产标的业绩乏善可陈且成为了公司发展的大包袱——因长期未能正常经营,资产收益无法覆盖举债成本,对外投资形成的金融负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拖累公司整体业绩,导致公司持续大额亏损。
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显示:公司截至2017 年末累计净亏损为69亿元,净资产则为负1.98亿元,资产负债率 100.70%;流动资产为29亿元,流动负债逾107亿元,营运资本为负78.5亿元;有71亿银行借款已逾期,18.5亿元债务已被债权人起诉。
*ST吉恩危机爆发是在2017年初。原本停牌筹划重组的公司在2017年1月4日向市场扔下重磅炸弹——宣布重组失败,加上2016年度预计亏损,公司将被暂停上市。简单概括,*ST吉恩当时的重组肩负着重塑2016年业绩的重担。
此前,2014年、2015年,公司已分别亏损5.38亿和28.7亿元。同日,公司还宣布终止2016年7月提出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ST吉恩原计划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41亿元的资金,用于旗下项目建设以及偿还银行及其他机构借款。
所以,重组失败,一切不是回到原点,而是变得更糟。2017年4月底,2016年年报出来了,亏损超过21亿,暂停上市板上钉钉。
唯一的希望,只有重整。公司年报发布前的2017 年 3 月 2 日,吉林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ST吉恩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
不少暂停上市公司都曾“闭门重整”快速恢复上市,乐观的人可能会这么想,还可以博一下公司的恢复上市。但*ST吉恩运气不那么好。
2017 年 12 月 14 日,吉林市中院作出裁定,认为申请人吉林国投未能按法院要求补充提交相关证据材料,故对其提出的重整申请不予受理。
长达九个月,等来的是这样的结局。从这一刻起,*ST吉恩的摘牌命运大概就已经注定。
之前公司的定增股东想必追悔莫及。
2013年12月,公司推出定增方案,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资产管理计划认购*ST吉恩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合计7.92亿股,价格为7.62元/股(当时公司股价8元左右,实际认购的是7.57元/股),限售期为36个月。2014年9月,上述机构认购完毕,预计上市流通时间为2017年9月22日。
没想到还没解禁就遇上了暂停上市停牌。公司最新的流通股东名册是这样的:
而且,上述部分股东已经有减持计划了,且就在退市整理期进行。2018年5月10日的公告已经宣布。
“……如果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东方基金管理的东方基金定增优选 2 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最终委托人刘辉、文一涛、王斌和东方基金定增优选 3 号资产管理计划的委托人陈发树和陈焱辉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 4811.17万股。”东方基金通过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持股2.97亿股,占比18.53%。
财务造假+治理漏洞
*ST昆机的退市更不冤。即使不是财报触发退市硬指标,公司的财务造假也足以“送它一程”。
处于机床行业的*ST昆机自2012年以来主营业务长期亏损。2015年3月开始,公司停牌筹划重组,一转眼大半年过去,没有结果。
复牌已是10月。
不过,公司同时宣布,大股东沈机集团拟通过公开竞价择优选择受让方,协议转让其所持公司 1.3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25.08%)。
10月30日,紫光系款款而来,拟成为公司新主人。11月13日,公司复牌并抛出向启迪科服投资增发的方案。那个时候的股价风光无限。
一切显得如此顺利,以致于2014、2015年两年连续亏损,公司将被实施*ST都没有浇灭乐观的情绪。直到进入2016年初,公司股价突然下跌。
2016年2月17日,公司突然宣布股权转让事项终止。
一切急转直下,2016年4月1日起,公司被实施*ST,5月10日,公司接到立案调查通知书,涉嫌信披违规被调查。
一场盛大的重组,以一张立案调查通知为转折点。真正致命的还在后面:公司出现了财务造假,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2017年3月21日,也就2016年年报发布前夕,公司突发公告,自曝公司过往涉嫌财务违规,存在存货不实、销售收入确认违规、费用少计、子公司“多套账”涂改票据等问题,第二天,公司收到了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
事实上,对财务造假的情况进行追溯重溯后,公司2012年至2017年连续六年亏损。证监会在查实相关事实后,对公司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上交所也相应给予了纪律处分。违法违规行为让公司在巨大经营压力之外又添风险。
深市方面,已暂停上市的*ST烯碳也面临退市风险,因公司2017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此外,还有一批至今未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最坏情况下也面临暂停上市乃至退市风险,它们是:
僵尸公司的命运
从*ST吉恩和*ST昆机的退市不难看出,两公司不仅在退市指标上触发《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退市条件,从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看,不仅经营不善,也存在重大公司治理缺陷,已无法胜任A股上市公司的身份。而这类财务状况严重不良、长期亏损,乃至有“僵尸化”趋势的公司清出市场,同类公司是否会感到寒意?
回顾近年,尤其是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的案例发现,对垃圾公司的出清力度在加大。2012年版本的退市制度发布后,首家退市公司长航油运打破了“央企无退市”的惯例。
而2014年又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出炉,主要创新有二,一是新增了增加“主动退市”情形,二是确立“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
此后的2015年,首例主动退市案例让曾在上交所上市的中国二重“摘得”;2016年,博元投资退市,宣告重大违法退市案例落地。
此番上交所对*ST吉恩和*ST昆机这两家公司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其实体现了对“僵尸类”公司的监管正在从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除了上述两公司被终止上市,还有*ST海润和*ST上普两家沪市公司股票面临暂停上市。上述两家公司也是长期经营乏力、内部规范运行不善的典型。
另外,值得关注的动向是,今年不少高风险公司均出现了“摘星不摘帽”的情况。这也是监管收紧退市风险警示的监管口径所致。
不过,由于历年的炒差炒小惯性,这些举措是否会给近期活跃的ST公司走势降温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如以*ST尤夫为代表,一批ST又活跃起来,短期涨幅还不小呢,这真是A股的一个特别之处啊。
相关链接
强制退市规则来临,远离这些公司:已被立案调查或进入司法程序的
编辑:孙放
严正声明
中国证券网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